专家共识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体医融合指导下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运动疗法的实施路径

摘要:我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问题突出,尽早进行针对性运动疗法干预对于避免病情恶化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体医融合指导下开展和实施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运动疗法干预是将体育与医学的最先进的理论理念与最有效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并提供了一种新的主动健康服务模式。但目前我国体医融合实践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尚缺乏统一标准。为此,中华预防医学会脊柱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体育运动与健康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就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运动疗法的体医融合实施路径达成共识。本共识介绍了体医融合指导下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实施运动疗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包括分级诊疗的意义、内容、模式、路径和质量评估,以指导和促进实施过程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弯;体医融合;运动疗法;专家共识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弯问题突出,已成为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第三大疾病。据统计,目前我国脊柱侧弯人数已超过300万人,并以每年30万的速度递增,其中超过半数为青少年。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占所有脊柱侧弯人群的80% 以上,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AIS发病早期进行针对性保守治疗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的重要手段, 其中, 运动疗法使用最为广泛, 对维持和减小侧弯角度、改善身体姿势、提高躯干力量和改善心肺功能等方面有效。

《“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体医融合”概念,近年来科学界不断解读和丰富,体医融合已扩展到与健康相关的方方面面,包括诊断融合、治疗融合和康复融合。体医融合的核心是解决运动疗法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性问题,从以“疾病为主导”的临床治疗思路向“以功能为主导”的体医融合诊疗思路转变,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同时,真正做到患者追求“主动健康”的目标。

01

分级诊疗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AIS 的运动疗法干预主要在医院和专业的康复机构进行,形式多为院内治疗、门诊治疗、短期高频疗程、夏令营等。以脊柱侧弯矫形与康复治疗学会(Scoliosis Orthopaedic and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SOSORT) 最新指南为例,指南推荐处于生长发育期的AIS 患者进行门诊形式的针对性脊柱侧弯物理治疗练习,一般治疗频率从每周2 次到每日不等,并根据患者配合度决定是否长期;对于快速进展期患者建议在脊柱侧弯健康中心(医院科室、疗养院或类似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3~6 周的强化训练。

02

体医融合运动疗法的具体内容

2.1 诊疗理念融合

体医融合指导AIS 患者诊疗过程从几个方面进行,包括诊断融合、技术融合和康复融合。

2.2 多学科团队融合

临床医学团队主要包括脊柱外科医生、脊柱康复方向康复科医生和支具矫形具师。医务人员不具备基本运动知识和技能,无法开具适合AIS 患者的运动处方,致使患者的运动疗法效果有限。良好的体医融合政策环境已然形成,对于体医融合的具体落实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

2.3 多场景服务融合

AIS患者体医融合服务场景包括医院、康复机构、社区、学校和家庭。根据不同场景服务功能,可配备针对性的场地设备,包括医疗诊断设备、体育诊断设备、临床运动疗法设施、运动康复疗法设施等。以往医院骨科和脊柱外科是AIS患者寻求治疗的主战场,随着人们脊柱健康意识的提升,校园脊柱健康筛查普及,医生的服务职责将更多转为对初筛异常患者的确诊和保守治疗无效者进行手术治疗,回归医疗服务功能,只需配备医疗诊断设备和手术设备。康复科和运动康复机构是AIS患者制定和实施运动疗法的主要场景,应配备体育诊断设备、临床运动疗法设施、运动康复疗法设施等以满足其服务需求。

03

体医融合运动疗法的分级诊疗模式

分级诊疗的目标是对体医融合运动疗法的具体实施流程进行规范,充分发挥多团队协作优势,各团队在自主诊疗的同时,对AIS 患者的康复过程联动配合随时动态调整,以满足不同场景下AIS 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需求。为保证分级诊疗模式能够顺利开展,参考现有临床分级诊疗模式:包括上下联动、双向转诊、轻重分治和分级实施;在此基础上,增加补充体医融合内容,具体内容包括:AIS的体医双诊断和评估(含筛查)、运动疗法的实施和监督以及各场景如何转诊。

04

体医融合运动疗法的分级诊疗路径

体医融合运动疗法目前分为三级诊疗路径,包括六个主要职责内容:筛查、诊断、评估、实施、监督和转诊。在实施过程中三级诊疗路径要求分工明确、协同治理、相互渗透、互为一体。

4.1 三级路径

体医融合运动疗法的三级路径是指医院为主导,服务场景包括医院的骨科、脊柱外科、康复科和运动康复中心。

4.2 二级路径

体医融合运动疗法的二级路径是指运动康复机构为主导,服务场景包括康复科或运动康复中心,主要承担脊柱侧弯针对性运动康复治疗、脊柱侧弯针对性物理因子治疗、定期观察和监督、心理支持和心理干预、患者教育等内容,是保证整个分级路径能够顺利开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4.3 一级路径

体医融合运动疗法的一级路径是指以学校、社区学校和家庭为治疗主体,服务场景包括校园环境、社区脊柱健康俱乐部和居家,通过学校和社区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服务,从而分担居家场景下家属与患者的压力。

05

体医融合运动疗法的分级诊疗质量评估

5.1 影响患者运动疗法治疗效果的因素

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遗传因素、神经系统疾病、激素和代谢功能障碍、生物力学因素和环境因素似乎都有关系, 其中性别、年龄、低体质量等内部因素可能会影响AIS 的运动疗法治疗效果。有研究发现,年龄相对较小、侧弯角度较轻的患者进行运动疗法干预预后效果更好。还要考虑患者的认知程度,以The Do⁃bomed method 为代表的脊柱侧弯针对性练习动作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数学立体思维。除此之外,学习时间、人体工程学等外部因素不容忽视。一项2015 年针对中学生的调查发现,不良坐姿与AIS 发生率关系密切。较长的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降低AIS 发生风险。

5.2 以患者为导向评价运动疗法治疗效果

患者治疗依从性决定了运动疗法的治疗效果,坚持治疗既不是治疗本身的特征,也不是患者本身的特征,而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要关注患者本人的需求,对于提高治疗依从性尤为重要。

06

总结

构建体医融合指导下分级进行AIS 患者的运动疗法,是在最大化合理利用和分配现有AIS 康复服务资源,满足不同疾病阶段或功能状态的AIS 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需求。良好的体医融合政策环境已然形成,对于体医融合的具体落实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现阶段我国体医融合服务实践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未来基于此模式可更进一步地拓展和完善分级路径的网络和联动机制,通过各级路径下诊疗服务主体的上下联动配合,借助患者电子档案、动态监控、平台服务等智能化手段,进一步完成体医融合平台一体化的目标,最终形成可复制、可规范、可监督的AIS 运动疗法分级管理体制。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核心期刊。刊号:CN 11-4529/R ISSN 1009-6639。《中国预防医学杂志》编委会由国内知名专家及预防领域9名院士组成,高水平的专家队伍为提高期刊质量及促进预防医学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刊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IC)、英国国际农业与生命科学研究中心(CABI)数据库、英国《全球健康》数据库收录。获得了省部级“优秀期刊”、“先进编辑部”、“优秀期刊一等奖”等荣誉。

专家组成员

按姓名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陈伟杰(知然智康远程康复研究中心),董静梅(同济大学体育教学部),郭建军(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华立君(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韩明珠(中慧医学成像有限公司),矫玮(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刘海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刘华(首都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刘劲松(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假肢矫形中心),刘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梁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孟涵(DJO Motion 研究院),荣湘江(首都体育学院运动与健康学院),王琳(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运动康复学系),汪黎民(SRT 运动康复学院),王艳(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徐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杨一卓(首都体育学院体医融合创新中心),赵斌(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朱家骏(抒坦运动康复中心),郑永平(香港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刘倩(中华预防医学会)。

秘书组成员

按姓名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陈赞雄(首都体育学院), 甘治航(北京大学医学部), 鲁冰杰(吉林体育学院),刘钰(吉林体育学院),史佳卿(首都体育学院),谭雅鑫(北京体育大学),王首占(北京大学医学部),翟胜杰(首都体育学院),张威(济宁医学院)。

想接收最新资讯?

联系、关注并与我们进行预约

联系我们